洛宁县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洛宁县总工会时刻将职工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聚焦困难职工群体,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迅速启动“冬送温暖”活动。12月4日下午,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吴留峰带队先后到三环华兰木业有限公司、福宁颐养院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新鲜时令蔬菜、速食、新年台历等慰问物资,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
每到一处,慰问组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亲切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发展需求,询问企业发展难题,嘱咐一线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冬季防寒。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这份温暖让他们感受到了工会的关心和关爱,更加坚定了他们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将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下一步,洛宁县总工会将立足本职、聚焦职工所盼,持续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对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开展走访慰问,继续发挥好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让工会“送温暖”品牌深入人心。
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国际志愿者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宜阳县总工会于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在召伯文化广场举办了以“弘扬宪法精神、普及法律知识”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设立宣传台、摆放展板、发放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共计发放200余份宣传资料,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理解,展示了新时代工会志愿者的风采,增强了职工对志愿服务的认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12月5日,洛宁县总工会举办了以“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的12·5国际志愿者日活动,通过提供法律咨询、职工维权、医疗互助和职业病防治等服务,向职工群众分发了宣传册和宣传单,旨在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为洛宁县的文明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未来,洛宁县总工会将继续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贴近群众,通过精准和细致的服务,努力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在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洛龙区翠云路街道办事处广利社区工会联合会举办了以“贡献志愿力量,创建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旨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并增强社区职工群众的凝聚力。活动在萨克斯演奏中开始,市律师协会律师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并讲解宪法知识,普及法律常识和网络电信诈骗防范知识。洛阳理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家电维修服务,同时爱心义剪和咖啡车为居民带来便利和温暖。此次活动不仅营造了积极的社区志愿氛围,还让居民享受到了家门口的便利服务。接下来,洛龙区翠云路街道总工会将以此为契机,通过加强宣传和广泛动员,持续开展多样化、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特别是针对新就业群体的特色志愿服务,以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各级工会持续开展国家宪法宣传日活动
12月4日,老城区总工会在青年宫广场、九龙鼎广场等地举办了宪法宣传活动,旨在弘扬宪法精神并维护职工权益。活动通过设置展板、悬挂横幅、分发宣传资料和提供律师现场咨询等形式,向职工群众普及《宪法》《工会法》和《民法典》等法律的基础知识。工作人员针对职工维权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指导职工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介绍了寻求工会法律援助的相关政策。此次活动旨在引导职工群众依法行事,以合法方式表达诉求,增强守法意识,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法制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12月4日,孟津区总工会举办了以“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在广场设置咨询台、宪法进学校、进企业以及线上答题等多种形式,向职工群众普及《宪法》《劳动法》《民法典》和河南省工会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共计展出法治宣传展板46块,悬挂宣传标语50条,设置普法宣传咨询台3个,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并接待了90余人次的法律咨询。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职工群众的法治意识,促进了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积极力量。未来,孟津区总工会将继续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
12月5日,在第七个宪法宣传周期间,瀍河区总工会联合东关街道办事处总工会特别邀请河南都典律师事务所工会主席郑宝宝律师来到通巷社区邻里中心,为新业态职工开展了一场宪法文化宣讲活动。郑律师围绕宪法中关于劳动者的规定,详细讲解了国家宪法日的起源、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合法维权的途径,并针对新业态劳动者的实际需求,结合案例,提供了关于交通事故处理、责任认定和法律援助申请等方面的专业法律咨询,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此次活动共发放法治宣传资料6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新业态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未来,瀍河区总工会将继续加强普法宣传,创新宣传方式,以更贴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零距离”服务,为社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来源:洛阳市总工会(网络与职工服务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