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总工会

百年工运故事|培育:总书记回信的劳模本科班

发布时间:2025-04-17 09:52:40 点击数:20

晨读·百年工运故事

 

第三十六期

 

培育:总书记回信的劳模本科班

 

1992年,金秋的北京,中国工运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前身)的校园里迎来了48名身份特殊的新生——首届劳模本科班学员。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其中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年龄最大的已逾不惑、最小的20岁出头。他们将通过四年脱产学习,拿到成人本科文凭。

 

文章图片

        1996届(首届)劳模本科班毕业生合影。

 

1992年,在中组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总工会在中国工运学院创办了劳模本科班,从优秀工人中选拔干部、培养跨世纪后备人才。

 

20世纪90年代初,招收劳模大学生的普通高校一度达到十余所,报名人数突破千人。然而随后几年,劳模本科教育经历了探索和低潮期,一些高校的劳模教育相继停办。2003年,中国工运学院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成为至今全国唯一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的高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自开办以来,多部门先后就劳模免试入学、毕业实习、干部身份确认、毕业后工作安排等问题专门发文或批复意见。全总每年下拨专项经费,为培养劳模学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2014年,劳模本科班招生范围扩大至省部级以上劳模,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可扩大至地市级劳模。

 

为适应劳模学员的特点,劳模本科班实行脱产和函授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期限4至5年,课程涉及工会工作、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企业管理与相关法律等多领域,并组织各类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员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综合素养。

 

文章图片

        1997级劳模本科班的计算机课。

 

2018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对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的学员来说终生铭记——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这封回信,鼓舞、激励着劳模本科班学员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爱岗敬业、矢志奋斗。

 

2019年,我国高校首个劳模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学院成立,劳模教育在新时代持续深化推进。

 

30余年来,1056名学员从劳模本科班走出,他们大多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经过学习,不少人成为单位骨干、行业楷模,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工人权益维护和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文章图片

全总政务新媒体

工人日报社

联合出品

中国工运研究所指导

监制 郑  莉

策划 曲欣悦 张  菁

文案 郝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