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热射病绝非普通中暑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与普通中暑差异显著。普通中暑症状轻,及时处置即可缓解;热射病则病情危重,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散热失衡,核心温度超40℃,引发意识障碍与多器官功能受损,死亡率极高,老年患者风险更大。
02.热射病的两种类型
01 劳力型热射病
常见于健康年轻人,如夏季参训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这类人群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剧烈体力劳动后,常突发全身不适,出现发热、头晕、反应迟钝等症状,甚至晕倒、神志不清,伴有恶心呕吐、呼吸急促。体温会迅速攀升至40°C 以上,皮肤干热,初期多汗,后转为无汗,还可能引发心动过速、休克 等症状。
02 非劳力型热射病(经典型热射病)
多见于年老体衰者、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婴幼儿,以及长期处于高温不通风环境且未采取有效降温措施的人群。如部分节俭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夏季长期待在闷热封闭室内,就易引发热射病。患者常无汗,皮肤干红发热,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5℃,初期可能出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随后进展为神志模糊、谵妄、昏迷,严重时会伴有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心衰、肺水肿及脑水肿等症状。
03.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
01 体温急剧升高
这是热射病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用体温计测量直肠温度最能准确反映核心体温 。
02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可出现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严重损害,还可能有行为怪异、幻觉等异常表现。部分患者治愈后,也可能遗留注意力不集中、认知障碍等长期后遗症。
03 其他症状
伴随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可出现血压异常、少尿无尿等器官功能受损表现。例如,排出浓茶色尿液提示横纹肌溶解,是热射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04遇到热射病患者,这样急救!
如果身边有人疑似患上热射病,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急救,记住这六字诀 “移、净、降、联、喂、防”。
01 移 —— 转移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树荫下、空调房等阴凉通风处,快速脱离热源。
02 净 —— 脱净衣物
脱去患者全部衣物,去除保温措施,若衣物浸湿需尽快更换以利散热。
03 降 —— 体表降温
用包裹好的冰袋置于额头、颈部等大血管处,或用湿毛巾擦拭并配合吹风加速散热;条件允许可进行 4℃冷水浴(头部外露),注意观察患者情况。
04 联 —— 联系医疗
救助同时拨打 120,告知患者体温、症状等,便于医院提前准备。
05 喂 —— 喂食液体
患者意识清醒时,每小时补充500 - 1000毫升淡盐水、运动饮料等含钠钾低温饮品,少量多次;昏迷者禁止喂水。
06 防 —— 防止窒息
患者出现抽搐、呕吐时,立即将其侧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呕吐物。
05. 预防热射病,这些措施要牢记
01 做好降温散热
高温时段尽量待在空调房,无空调可用风扇辅助并保持通风。外出穿宽松浅色衣物,佩戴遮阳装备,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散热。
02 及时补水补盐
主动少量多次饮水,每日1.5 - 2升,出汗多需补充淡盐水或含盐饮料,多吃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果蔬。
03 合理安排活动
避开10 点 - 16点高温时段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高温作业需每1 - 2小时休息15 - 20分钟,运动循序渐进。
04 常备解暑药品
家中、工作场所及随身备好藿香正气水等,仅用于预防和缓解轻度中暑,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05 关注身体信号
高温下留意头晕、乏力等中暑先兆,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补水。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
06 参考热指数表
结合温度、湿度查询热指数,指数高时加强防护,降低热射病发生风险。
热射病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
做好预防措施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正确应对
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其发生风险
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平安度过每一个炎热的夏天
-END-
来源: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络与职工服务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