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总工会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守护信息“生命线”、筑牢金融“防火墙”

发布时间:2025-09-05 18:42:40 点击数:10

微信截图_20250905183949.png


在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已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接下来带大家一起了解下

国家网络安全相关法律知识

治网之道,法治为上。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现已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行政法规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行政法规,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重要配套法规。

《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

2019年9月1日起施行,为提高党政机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维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可控水平而制定。《办法》明确了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目的、对象、申请方式、重点评估内容和主要环节等内容。

了解完相关政策法规

我们对网络安全

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如何保证自己避免

网络上的不法侵害呢?

一、注重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大家个人信息一旦泄露,便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

泄露途径

微信截图_20250905183838.png


要优先选择尊重个人信息保护的产品、服务。

要仔细审核App请求授权的权限内容,并谨慎授权

要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保护。

要差异化设置社交平台好友的信息访问权限。

不要随意连接免费Wi-Fi热点。

不访问陌生网站并留下个人信息。

不要在网上随意发布个人照片或其他涉及个人隐私的影像。

尊重他人隐私,不随意披露他人隐私信息。

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近几年来,此类案件在全国各地频发,涉案金额巨大,成为普法宣传的重点。

微信截图_20250905183849.png


「防范小妙招」

保护个人信息:不在社交平台随意发布身份证、家庭住址、车票等涉及个人信息的影像资料。不将自拍照等个人照片发给陌生人。

不透露密码:为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设置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不向任何人透露或转发短信验证码或其他形式动态密码。

官方渠道办业务:办理银行信用卡及额度提升等业务,一定要通过银行官方平台等可靠渠道进行申请。在网购平台办理退款、退货要通过官方App渠道。

加强对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信息真实性甄别:尤其在接到涉及钱款的电话、语音或视频时,要通过挂断当前通话,主动拨打联系人或官方客服电话等方式确认。也可以让视频中的人做一些复杂动作,比如张大嘴巴、扮鬼脸、用手在人脸前来回摆动等,以观察人脸是否出现形变。

下载和使用官方渠道的手机应用程序:在手机官方应用商店下载App,避免从非官方渠道下载。网购退款等操作一定要通过官方App进行,电商物流客服人员说要给你私下汇款的很可能是诈骗。

三、警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AI)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通过学习、推理和自我修正来执行各种任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具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关技术。主要是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来理解并创造新内容。


微信截图_20250905183858.png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还为各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但也潜藏了系列网络安全风险问题。

(1)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AI换脸、拟声手段。佯装亲属或好友拨打视频电话,博取信任后,谎称急需资金周转等实施诈骗。

(2)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编造谣言:

违法行为人往往为了博取流量获得收益,利用AI软件输入关键词生成谣言文章并对外发布,引发大量网络关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3)AI换脸直播带货:

有直播间利用AI换脸技术“以假乱真"实现“明星"代言,来增加流量,提高销量。但也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权益。

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七部门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该办法凸显了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治理之道,为世界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网络无边,安全有界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网络安全“防火墙”愈加牢固

“保护网”越织越密

亿万民众在网络空间享有更多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人民网(网络与职工服务部转载)